标题:天水古代的名字及其历史渊源解析
天水,这座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城市,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其名称的由来及变迁,更是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以下将探讨天水在古代的名称及其历史渊源。
在远古时期,天水地区最早被称为“邽”(guī)和“冀”。其中,“邽”早在夏商时期就已出现,是现今中国最早的县一级行政单位之一。据《史记》记载,邽县的设立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是周孝王为了加强对西部边疆的管理而设立的。当时,邽县治所设在今天水市西南60公里处的天水镇。到了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邽县被正式纳入秦国版图。
另一个名字“冀”则与嬴秦的起源密切相关。冀县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秦人的先祖孟戏、中衍的居地“犬丘”便位于这一带。西周时期,庄公因功被封于此地,建立西垂宫。随着时代的发展,邽县和冀县逐渐成为天水地区的重要行政单位。
到了汉代,天水地区又增设了其他一些县级行政单位。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从陇西郡中析出上邽县,并将县治移至今天水市区;同年,设置下邽县(治所在今麦积区南)。此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从陇西郡和北地郡中析出部分土地设置了天水郡,并在上邽县设立了郡治。从此,“天水”作为行政区划名称首次载入史册。
关于“天水”一名的由来,有两种主要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它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强烈的地震,使得江河壅塞、水位上升。后来,随着地壳的变化,这些积水通过裂缝倾泻而出,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犹如天河注水一般。因此,人们便形象地称之为“天水”。另一种说法则来源于天水市境内的一条河流——藉河。因其流经秦州区时,与另一条河流——渭河交汇,形成“T”字形而得名。
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反映了天水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水不仅保留了这些古老的名字和传说,还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天水已成为一座融合了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