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这位中国建筑史上的巨匠,与应县木塔之间有着一段传奇般的故事。这段故事不仅展现了梁思成对古建筑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他作为建筑大师的执着追求和卓越贡献。
### 一、初识应县木塔:一封意外的信
1932年,梁思成在阅读日本学者关野贞的考古报告时,得知了山西应县有一座建于11世纪的木塔——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这座木塔以其古老、高大且复杂的纯木结构,引起了梁思成的极大兴趣。然而,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且梁思成从未见过木塔的照片,他对木塔的真实状况一无所知,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渴望。
为了一睹木塔真容,梁思成决定采取一种独特的方式——他给应县的“最高等照相馆”写了一封信,请求寄送一张木塔的照片。没想到,这封信真的得到了回应,应县唯一的照相馆——宝华斋,寄来了木塔的照片。这张照片让梁思成激动不已,他终于确认了木塔的存在,并决定将其纳入即将进行的山西考察计划中。
### 二、亲历应县木塔:震撼与敬畏
1933年9月,梁思成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踏上了前往应县的旅程。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木塔脚下。站在这座历经千年风雨仍巍然屹立的木塔前,梁思成被其雄浑古朴的气质深深震撼。他感叹道:“今天正式的去拜见佛宫寺塔……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塔身之大,实在惊人。每面三开间,八面完全同样。……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梁思成与同仁们对木塔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和研究。他们发现,木塔不仅外观宏伟壮观,内部结构更是精巧复杂。从下到上一共有54种斗栱,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功用和美感。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 三、挑战与坚持:测绘木塔的艰辛
测绘应县木塔对于梁思成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由于木塔结构复杂且年代久远部分构件已经腐朽或损坏,给测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然而梁思成并没有退缩他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和记录。
其中最为惊险的一次是测绘木塔顶层的塔刹时梁思成需要徒手攀着铁链爬上六十多米高的塔顶。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要面对高空作业的恐惧还要时刻注意脚下的安全。然而梁思成凭借着对古建筑的热爱和执着最终成功完成了测绘任务。
### 四、传承与保护:梁思成的遗产
梁思成对应县木塔的研究和测绘成果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也为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工作使得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中国古代建筑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他也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继续着他的事业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美学传承下去。
如今当我们站在应县木塔前仰望这座古老的建筑时不禁会想起梁思成先生那段传奇般的故事和他为中国古代建筑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为人类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