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旅游攻略 · 2024年10月28日 0

朔州市古代名称探秘:从历史沿革看朔州古今变迁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朔州的历史沿革可追溯至古代,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变迁。

朔州在古代曾称为马邑,是北狄、林胡等少数民族的游牧之地。战国时期,该地区被赵国纳入版图。秦朝时,设置雁门郡,治所在善无(今右玉县)。西汉时期,置马邑县(今朔城区)、中陵县(今平鲁区)、剧阳(今应县)、阴馆(今朔城区东南)、汪陶(今山阴县)等,仍属雁门郡管辖。东汉末年,大部分县撤废。西晋时,将峪岭(今雁门关)以北各县民撤往岭南,地归代王拓拔猗卢。

北魏时期,朔州属畿内地,置桑乾郡(今山阴东)、繁峙郡(今应县东)、马邑郡。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将朔州治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迁到马邑西南。北齐天保八年(557年),改马邑县为招远县,为朔州治。北周升朔州为总管府。隋朝废总管府,改为马邑郡,辖鄯阳(原朔县)、开阳(朔城区南部)、神武(山阴、应县境)。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马邑为朔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朔州为马邑郡。唐初,在马邑郡置大同军节度。五代时期,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应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区西影市寺林东)。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朔州、寰州、应州割让给契丹。

辽时,朔州为顺义军节度,应州为彰国军节度,统属西京道。金仍之。元代隶属山西道大同路。明朝时,朔州隶大同府,辖马邑县,应州辖山阴县。清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年),置朔平府(治右玉),辖右玉县、左云县、平鲁县、宁远厅和朔州及马邑县。怀仁、应州与山阴同隶大同府。

民国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为县,同隶雁门道,后雁门道撤,直隶山西省。抗日战争时,以同蒲路为界,路西归晋绥边区,路东归晋察冀边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隶察哈尔省。1952年,划归山西省,属雁北专区。1958年,改属晋北专区。1961年,重新归雁北专区。1989年1月,国务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区划出朔县、平鲁县、山阴县,设立朔州市。

总的来说,朔州市的历史沿革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变迁和发展,也展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如今,朔州市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