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从古至今的变迁,揭秘其古代名称与历史渊源
## 总述
重庆,这座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现代化大都市,不仅在当今扮演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角色,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从远古时期的巴国到如今的直辖市,重庆经历了丰富的历史变迁。本文将通过梳理重庆的历史脉络,揭示其古代名称和历史渊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 一、远古至夏商时期的重庆
巴国文明的兴起
早在远古时期,重庆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据史书记载,现今的重庆巫山县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巫山人”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夏商时期,重庆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巴人为主的部落联盟,统称为“巴”。
商朝后期至西周初期,巴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巴国,其疆域涵盖了今天的重庆全市、四川省东部和陕西省南部部分地区。巴国是中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建立的重要国家之一,对后来的重庆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二、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演变
秦国灭巴与巴郡的设立
战国时期,巴国逐渐衰落,最终被秦国所灭。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率军攻占巴国,设立了巴郡,这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行政区划的记录。自此,重庆开始进入中央集权的统治范围。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巴郡成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汉朝继承秦制,继续在重庆地区设立巴郡。这一时期,重庆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
## 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更迭
名称的变化与隋朝的渝州
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庆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巴郡曾先后属于荆州、益州和巴州管辖。这一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地方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调整。
隋朝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杨坚废除了郡制,改楚州为渝州,这是重庆简称“渝”的由来。“渝”指嘉陵江上游有一大支流渠江,当时习称渝水,因此得名。此后,渝州成为该地区的主要行政区划名称,沿用了近千年。
唐朝的渝州与南平郡
唐朝时期,渝州继续作为重要的行政区域。公元742年,唐玄宗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渝州隶属于剑南道东川节度使管辖。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早发白帝城》中提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里的“白帝城”就在今天的重庆奉节境内,显示了当时重庆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公元758年,渝州改为南平郡,但在不久后又恢复了渝州的旧称。这一时期,重庆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稳定与发展
宋朝的恭州与光宗即位
宋朝时期,重庆地区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提升。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赵光义将巴渝地区划分为峡西路和峡东路两部分,其中渝州隶属于峡西路。
南宋时期,宋光宗赵惇被封为恭王,驻藩于恭州(今重庆)。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为重庆府。这一事件不仅使重庆得名,也标志着其在南宋政治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元明清时期的重庆府
元朝时期,重庆地区被划归四川行省管辖,称为重庆路。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重庆路改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初年,清政府继续沿用明朝的行政区划,重庆府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明清两代,重庆不仅是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军事要地。特别是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张献忠、南明等多个政权曾先后占领重庆,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