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阳古称揭秘:探寻古代咸阳的历史变迁与名称由来
咸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都城,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座城市的名称由来和历史变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本文将从咸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以及其名称由来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 一、咸阳的地理位置与重要性
咸阳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东邻省会西安,北与甘肃接壤,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它不仅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也是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重要门户。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咸阳在古代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也为其成为多个朝代的都城奠定了基础。
#### 二、咸阳的历史沿革
1. **先秦时期**:咸阳市的政区建置始于夏代,商代时称为“沣”。西周时期,咸阳成为丰、镐二京近郊,是周武王灭商后封地的一部分。东周时,咸阳为秦国封地。
2. **战国时期**: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国都迁至咸阳,并在此筑城立阙,开启了咸阳作为秦都的历史。此后,咸阳见证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大历程。
3. **秦汉至南北朝**:秦朝末年,咸阳在战火中遭受严重破坏,但西汉时期基本沿用了秦代的郡县制度,咸阳属司隶部右扶风。东汉时期,地方行政体制依旧采取郡国并行的体制,咸阳属司隶校尉部京兆尹。三国时期,咸阳属曹魏政权雍州京兆郡。南北朝时期,咸阳的行政归属频繁变动,但一直是北朝的重要政治中心之一。
4. **隋唐至宋元**:隋朝建立后,咸阳属京兆郡。唐朝时,咸阳属京畿道京兆府。北宋时期,咸阳属永兴军路京兆府。金代时,咸阳属京兆府路。元代时,咸阳属陕西行省奉元路。
5. **明清至近代**:明代时,咸阳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清代时,咸阳属陕西行省西安府。民国时期,咸阳先后属于陕西省关中道、陕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等。新中国成立后,咸阳专区、咸阳地区相继成立,直至1984年撤销咸阳地区,设立地级咸阳市。
#### 三、咸阳名称的由来
关于咸阳名称的由来,有两种主要说法:
1. **地理特征解释**:根据《元和郡县志》的解释,“山南曰阳,水北亦谓阳”,因咸阳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这种解释强调了咸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历史合并说**:另一种说法认为,咸阳之名源于秦孝公时期的“咸亨”与“阳里”。商鞅在此置“咸亨”、“阳里”,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这一说法体现了咸阳名称背后的历史演变和文化融合。
#### 四、结语
咸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其名称的由来和历史变迁都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先秦到近代,咸阳始终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通过对咸阳历史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