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旅游攻略 · 2024年11月26日 0

陕西神木石峁古城遗址:揭秘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纱

# 陕西神木石峁古城遗址:揭秘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纱

## 背景介绍

在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有一处史前城址静静地伫立于黄土高原上,这就是著名的石峁遗址。这座超大型的石砌城址,不仅因其宏大的规模而引人注目,更因其中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成为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的热点。石峁遗址的发现,将我们带回到了约4300年至3800年前,揭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古代文明历程。

## 一、石峁遗址的发现与意义

### 1. 遗址概述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垣组成,城外还分布有数座人工修筑的“哨所”类建筑遗迹。该遗址是河套地区一处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的超大型中心聚落,面积达425万平方米。

### 2. 考古发掘的重要性

自1976年被发现以来,石峁遗址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玉器、陶器、壁画和石雕头像等重要遗物。这些发现表明,石峁城址的社会功能不同于一般性原始聚落,应为早期城市滥觞时期作为统治权力象征的邦国都邑。此外,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已经具备了早期“宫城”的性质,其建筑结构奠定了中国古代以宫城为核心的都城布局。

### 3. 文化价值

石峁遗址不仅是中国北方地区社会复杂化过程中的区域政治中心,还可能承担着宗教中心的角色。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遗存,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尤其是近年来发现的石雕人面像、大型城墙等遗迹,进一步证明了石峁遗址在中国早期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 二、遗址结构与考古发现

### 1. 皇城台

皇城台是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位于内城偏西的中心部位,为一座四面包砌护坡石墙的台城,大致呈方形,台顶面积8万余平方米。皇城台上分布着成组的宫殿、池苑等建筑,其周边堑山砌筑着护坡石墙,自下而上斜收趋势明显,在垂直达70米的方向上具有层阶结构,犹如巍峨的阶梯式金字塔。

### 2. 内城与外城

内城将皇城台包围其中,依山势而建,城墙大致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内城墙体残长2000米,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外城系利用内城东南部墙体,向东南方向再行扩筑的一道弧形石墙,绝大部分墙体高出地面,保存最好处高出现今地表亦有1米余。外城面积约425万平方米,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空间。

### 3. 城门与防御设施

石峁遗址的外城东门址是一个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筑造技术先进的城门遗址,由“外瓮城”、两座包石夯土墩台、曲尺形“内瓮城”、“门塾”等部分组成。这些设施以宽约9米的“『”形门道连接,总面积约2500余平方米。此外,外城东门址两侧还发现了集中埋置人头骨的遗迹两处,以年轻女性居多,部分头骨有明显的砍斫痕迹,个别枕骨和下颌部位有灼烧迹象。

### 4. 文物出土情况

石峁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陶器、玉器、骨器、铜器、石雕、壁画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石雕人面像,这些石雕镶嵌在皇城台大台基南护墙墙体之上,表情庄严肃穆,神态各异,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此外,还有一件大型人面石雕,其头戴冠饰,双目略突出,阔嘴呲牙,呈现出一种威严的姿态。

## 三、石峁遗址的文化解读

### 1. 社会功能与性质

石峁遗址的社会功能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原始聚落,它更像是一个早期城市的雏形。皇城台及其周边的建筑群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分化和社会分工,这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具备了较为复杂的组织结构。此外,石峁遗址还可能承担着宗教中心的角色,许多出土文物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石雕人面像等。

### 2. 文化交流与互动

石峁遗址地处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错地带,其发展高度、复杂程度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