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北台的传说:一段尘封的历史,一个神秘的传说
### 一、历史背景
镇北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城北约4千米处的红山顶上,是明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之一,也是万里长城上最雄伟的军事要塞和观察所。它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被誉为“天下第一台”。镇北台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由延绥镇巡抚涂宗浚修筑,占据险要地理位置,呈正方形,为四层叠式结构,总高度达30余米。
### 二、传说故事
#### 1. 蒙汉交易的友好见证
明初,延绥镇由绥德迁至榆林,并在延绥镇以北的红山设市与蒙人贸易。镇北台下设有款贡城,是蒙古与汉族官方举行纳贡仪式、洽谈贸易的地方;台西侧则有易马城,是蒙汉民间互市场所。据传,当时蒙古牧民赶着牛、羊、驼,驮着各色皮毛,汉族商人则携带大量布匹、绸缎、盐茶,从长城内外汇聚至此,形成了牛羊成群、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清初文人杨蕴曾描绘这一场景:“关门直向大荒开,日日牛羊作市来,万里春风残雪后,游人指点赫连台。”这一传说不仅体现了蒙汉两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也展示了镇北台作为古代贸易枢纽的重要地位。
#### 2. 红山墩的神秘传说
关于镇北台的修建,还流传着一段神秘的传说。相传明代长城修筑成后,唯独红山上的这段长城修起后常常倒塌,一年需修多次,使镇守在此的将官非常恼火。后来有个姓涂的巡抚到此地负责防守军务,他巡视了红山长城后,发现一个白发白须的老头在旁指点说:“这是红山的怨气在作怪。”涂巡抚不解其意,老头解释道:“红山这块地方,自古就是蒙民汉民做生意的地方,修了长城就等于断了弟兄俩的交情。两弟兄都往这里发怨气,所以城修起必塌。”涂巡抚听后恍然大悟,于是按照老头的建议,在红山下修一座小城,划定城内为蒙汉民的地方,其他地方不准去。同时在这段长城上修一座高高的墩台,以便监视城内情况。老人临走时还建议涂巡抚在长城顶上加上垛口,以增强防御能力。涂巡抚依照老人的建议行事,果然解决了长城屡修屡倒的问题。这座高台被称为红山墩,后来人们便称之为镇北台。
#### 3. 镇北台的传奇色彩
镇北台不仅是军事要塞和贸易场所,还充满了传奇色彩。据传,镇北台附近常有神灵庇护,使得这片土地免受战火侵扰。每当夜幕降临,镇北台上便会出现幽幽蓝光,如同神灵之眼注视着四周。此外,镇北台还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情怀之地。明朝陕西三边总督刘敏宽曾在此巡视时赋诗一首:“重镇秋声霁色开,巡行不是为登台。千山远向云霄列,一水还从沙漠来。戌阁崔嵬天阙近,塞垣缭绕地维回。凭高极目狼烟靖,恍是逍遥莨苑偎。”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镇北台的壮丽景色和重要地位,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的向往。
### 三、总结
镇北台不仅是明长城上最大的军事瞭望台和最重要的观察所之一,也是蒙汉两族人民友好交往和自由贸易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民族的融合。同时,关于镇北台的种种传说故事更是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和文化底蕴。如今,镇北台已成为陕西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级景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