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乌素的宝藏:石光银的传奇故事
### 1.治沙初心
石光银出生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一个小村庄,这里风沙肆虐、土地贫瘠。从他有记忆开始,风沙便是他生活的一部分。7岁那年,一场沙尘暴夺去了他的发小的生命,这深深刺痛了年幼的石光银。从那时起,他便立志要治沙造林,改变家乡的恶劣环境。在成为村里的小队长后,石光银带领村民们开始了艰难的治沙历程。他们用了三年时间,在不毛之地种活了1.4万亩树木,使海子梁有了第一片绿洲。
### 2.战天斗地
1984年,国家鼓励个人承包治理“五荒地”,石光银率先响应这一号召。他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股份治沙公司——新兴林牧场,毅然辞去农场场长的“铁饭碗”,开始了更加艰巨的治沙事业。为了筹措买树苗的资金,他不仅拿出所有积蓄,还卖掉了家里的84只羊和一头骡子,甚至四处借贷。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在恶劣的环境中种下了希望的树苗。
### 3.苦战狼窝沙
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狼窝沙”是石光银治沙生涯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这里沙丘纵横,常年大风不断。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治理尝试失败后,他没有放弃。1988年春天,石光银带领团队采用了“障蔽治沙法”,搭设了800余公里的沙障,最终成功将树苗的成活率提高到了九成。通过这种科学方法,他和团队逐步控制住了流沙,为后续的植树造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4.生态与经济并重
进入新世纪后,石光银意识到仅靠生态建设无法全面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于是,他开始探索生态与经济并重的新模式。他在治沙的同时,发展起了多种经营,包括成立林业技术培训中心、种植基地、养殖场等,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这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脱贫致富。他还特别注重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建立了多所学校,解决了周边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 5.世代相传的绿色梦
石光银的孙子石健阳在他的指导下,也投身于治沙事业。石家三代人扎根沙漠,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一段传奇。石光银坚信,只要人有决心、有恒心,用科学的方法,就一定能把沙治住。他的精神和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继续奋斗在治沙造林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