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古称揭秘:追溯历史长河中的古城名
## 引言
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不仅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更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追溯郑州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它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称谓,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本文将带您穿越时空,探索郑州在历史长河中的各种称谓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 一、商都:最早的辉煌
早在上古时代,郑州所在区域属九州中的豫州之域。据史书记载,黄帝时期郑州就存在城池。《尚书·禹贡》划分九州时,郑州属豫州。夏朝早期,帝舜封禹于阳城(今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建立夏朝。商朝开国之君成汤则将亳都定在今郑州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郑州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商都”,这是其最早且最为著名的古称之一。
## 二、荥阳与管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变迁
战国时期,韩国迁都至新郑(今郑韩故城遗址),使得这一地区逐渐成为重要的政治中心。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国攻占韩国,设立三川郡,郑州地区隶属于该郡。到了西汉初年,刘邦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并将管邑改为管城县。此后,管城成为郑州地区的主要行政中心。
东汉末年,随着战乱不断,郑州地区的行政建置也发生了多次变化。北魏统一北方后,设置北豫州,州治设在荥阳郡。隋文帝时期,实行州、县二级制,将北周时的荥州改名为郑州,这是“郑州”之名首次出现于历史记载中。然而,不久之后,隋炀帝又将郑州改回管州。直到隋大业二年(606年),才恢复称为郑州。
## 三、唐代至宋代:稳定与发展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郑州地区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太宗李世民进兵据武牢,将郑州一分为二,属都畿道。唐贞观七年(633年),郑州由管城管理,此后一直到明初,郑州治所均设于管城县。开元年间,管城达到了经济鼎盛时期,成为当时重要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北宋时期,郑州属京畿路,并于京畿四面置四辅郡,郑州为西辅。这一时期,郑州的地位更加重要,不仅在政治上具有重要地位,还在经济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金代时,郑州隶属南京路,但其所辖的新郑县被划入钧州。元初,新郑县重新划归郑州,郑州属汴梁路。明朝建立后,对全国地方建置进行改革,实行省、府、县三级制,管城县裁入郑州,同中牟、新郑、密县属开封府。清承明制实行省、府、县三制。1724年,郑州升为直隶州,直接隶属于河南省;1903年再次升为直隶州,直到1913年改州为县。
## 四、近现代:从郑县到郑州市
近代以来,郑州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13年2月,郑州直隶州改称郑县;1922年4月,郑县辟为商埠;1927年4月,郑县直属河南省管辖;1948年10月,郑州解放;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市从此成为河南省省会。此后,郑州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化都市,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 五、结论
通过对郑州历史沿革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漫长发展历程。无论是早期的商都,还是后来的管城、荥阳、郑州等名称,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了解这些古称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郑州的历史变迁,还能让我们更加珍惜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