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古代叫什么名字?揭秘古代快递行业的称呼与运作方式
在现代,快递员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为千家万户送去各种包裹和信件。然而,你是否曾想过,在古代没有电话、互联网和汽车的时代,快递员是如何工作的?他们在古代又被称作什么呢?本文将带你穿越时空,揭秘古代快递员的称呼与运作方式。
古代的快递员被称为“健步”、“邮人”、“驿足”或“递夫”。据《周礼·秋官》记载,早在中国上古周代时便已出现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实际上,早在商朝已有近似于快递的驲传制度,并已在殷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
古代最原始最主要的快递方式之一是“步传”,即靠人工步行投递。这在周代叫“徒遽”,与用邮车投递的“传遽”正好相对。《通鉴》注称,“健步,能疾走者,今谓之急脚子,又谓之快行子”。不同时代对快递员的叫法也不同,秦代叫“轻足”,汉代叫“邮人”“驿足”,宋代叫“递夫”,明清叫“驿夫”。
据《隋书》记载,陈末隋初有一位叫麦铁杖的“投递员”,“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曾由京城夜送诏书到徐州,“夜至旦还”。这种速度在古代是非常惊人的,相当于现代的特快专递。
秦汉时期,全国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汉代继承了秦代的做法,“五里一邮,十里一亭”,又于交通要道上,隔30里建一“置”,即所谓“改邮为置”。快递又叫“传置”,用于传递紧急文书。由于当时的邮驿机构已有专用车,速度快了许多。又因单匹马速度更有优势,东汉以后,车辆被逐渐淘汰,马成为快递的主要交通工具,这叫“马递”,这时传递文书的机构多称“驿置”。在投递过程中,一般是“换马不换人”,投递员一般跑完全程。
古代快递主要为政令、军情的传递,民间使用远没有现代广泛。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描述了当时快递业务的繁忙景象。唐时已开始流行用快递运送水产、水果。当时平原郡(今山东境内)进贡的螃蟹,便是使用快递。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这种蟹是在河间一带捕捉的,很贵重,在当时一只价值一百钱。为了保证是活的,每年进贡时都用毡子密封起来,捆在驿马上速递到京城。
中国快递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快递业务是给杨贵妃送荔枝,诗人杜牧写道:“长安北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李隆基为讨宠妃杨玉环欢心,使用快递,从遥远的南方向北方的长安送荔枝。这在今天已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却是极其奢侈的。
为了预防中途泄密,被人拆看或伪造,古代采取了不少特殊的手段。以秦代为例,当时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行书律》中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以辄相报也。书有亡者,亟告官。”同时对投递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硬性要求:“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即老弱和不诚信的人不能担任投递员。防止泄密最重要的手段是密封。在秦代,文书都是写在竹简上,所以传递之前都会将邮件捆扎妥当。在结绳处使用封泥,并盖上相关印玺,以防私拆;写在绢素上则要装入书袋中。
到了汉代,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外封套有函、箧、囊等,根据物件的形状、大小,分别装入不同的包装袋中。其中,“函”为一种小木盒,用来装简牍,上有木板盖,刻线三道,凿一小方孔,用绳子扎好后,方孔处要用封泥封好。唐代公文邮件的封装通常要用囊封,尤其是密奏,更要囊封。封泥不仅有保密的作用,还有等级之别。一般最高五封,最低三封。封泥越多,表明邮件越重要,所用的速递工具就要考虑缓急。宋代以后,保密手段不断升级。清代在速递奏折一类的重要邮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