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旅游攻略 · 2024年12月13日 0

河南郑州古代名称探秘:从古至今的变迁与历史渊源

# 河南郑州古代名称探秘:从古至今的变迁与历史渊源

## 前言

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不仅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其地名和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演变。本文将详细探讨郑州从古至今的地名变迁及其背后的历史渊源。

## 一、先秦时期的郑州

### 1. 夏商时期的都邑

早在4200年前,郑州地区就是夏、商王朝的重要活动中心。《史记·周本纪·集解》记载:“夏居河南,初在阳城,后在阳翟”。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登封市)。3600年前,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也在郑州。商朝的开国之君汤在灭夏后,在亳(今郑州)建立都城,奠定了商王朝的基础。

### 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郑州属郑国与卫国交界之地,地名管。据《春秋左传》记载,郑国大夫在此筑城以防御外敌,因此得名“管城”。战国初期,三家分晋,郑州属韩国与魏国交界之地,地名仍为管。随着战国中后期秦国的崛起,郑州逐渐被纳入秦国版图,成为三川郡的一部分。

## 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 1. 秦代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郑州属三川郡。这一时期,郑州作为重要的军事和交通要地,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 2. 汉代

西汉时期,郑州属司隶部河南郡,地名改为筦城。东汉时期,地方行政体制基本沿袭西汉,但州牧的权力有所增强。三国时期,郑州属曹魏的司州河南尹管辖。

### 3. 魏晋南北朝

西晋统一全国后,郑州属司州荥阳郡。北魏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地方行政相对混乱,郑州仍属司州荥阳郡,地名管城。隋朝再次统一后,实行郡县两级行政,郑州属荥阳郡。

## 三、隋唐至宋元时期

### 1. 唐代

唐朝建立后,在隋代的基础上增设道级行政区,实行道、州、县三级行政。郑州属都畿道,地名恢复为郑州。这一时期,郑州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 2. 宋代

北宋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路、州、县三级行政。郑州属京西北路,地名仍为郑州。金朝时,郑州属南京路,地名管城。元朝统一后,在全国设置行中书省,郑州属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

## 四、明清至近现代

### 1. 明代

明代初期,统治者对元代的行省边界进行调整,改称承宣布政使司。郑州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清代建立后,各项制度基本沿袭明代,郑州属河南行省开封府。

### 2. 近现代

民国时期,郑州的行政地位进一步提升。1920年代,冯玉祥将军主政河南期间,将郑州设为直辖市。1954年,郑州成为河南省会。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郑州已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

郑州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其地名和行政区划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化。从夏、商时期的都邑到现代的省会城市,郑州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这些变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郑州的历史渊源,也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文化财富和未来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