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旅游攻略 · 2024年12月14日 0

毛乌素沙漠与塞罕坝:两大沙漠的地理关系解析

## 毛乌素沙漠与塞罕坝:两大沙漠的地理关系解析

### 一、引言

毛乌素沙漠和塞罕坝,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地理景观,各自承载着独特的生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大沙漠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及其之间的地理关系,以揭示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影响。

### 二、毛乌素沙漠概述

#### 1. 地理位置

毛乌素沙漠位于中国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处于鄂尔多斯市南部。其地理坐标大致为北纬37°27.5′至39°22.5′,东经107°20′至111°30′。毛乌素沙漠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

#### 2. 气候特征

毛乌素沙漠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少但分布不均。该区域年降水量为250-450毫米,多集中在夏季。由于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加之蒸发量大,导致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形成了广袤的沙漠地貌。

#### 3. 形成原因

毛乌素沙漠的形成主要归因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历史上,这里曾是水草丰美的草原,但由于气候变迁和过度放牧、开垦等人为因素,导致植被破坏、土地沙化,最终形成了沙漠。特别是明清以来的大规模移民屯垦和近代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剧了沙漠化的进程。

#### 4. 治理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水资源管理等措施,部分地区已实现了由黄变绿的逆转。特别是榆林市通过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等工程措施,有效遏制了沙漠南侵的趋势。

### 三、塞罕坝概述

#### 1. 地理位置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缘,与毛乌素沙漠相隔较远。其地理坐标大致为北纬42°02′至42°36′,东经116°53′至117°31′。塞罕坝地区总面积约140万亩,其中森林覆盖率高达82%。

#### 2. 气候特征

塞罕坝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较低。由于海拔较高(平均海拔1500米),该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暂。年均气温约为零下1.3℃,年均无霜期仅为64天。年均降水量为479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

#### 3. 形成原因

塞罕坝的形成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历史上,这里曾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拥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特别是清末为弥补国库亏空而进行的开围放垦,大量树木被砍伐,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到解放初期,塞罕坝已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 4. 治理情况

自1962年建场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植树造林、护林防火等一系列措施,成功营造了大片人工林海。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塞罕坝不仅实现了由荒原到林海的巨变,还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 四、毛乌素沙漠与塞罕坝的地理关系

虽然毛乌素沙漠与塞罕坝在地理位置上相隔较远,但二者在生态系统中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 1. 生态屏障作用

毛乌素沙漠和塞罕坝分别位于中国北方的不同区域,都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毛乌素沙漠通过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村庄等措施,有效遏制了沙漠南侵的趋势;而塞罕坝则通过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等措施,为京津冀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保障。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北方生态安全的重要防线。

#### 2. 气候调节作用

毛乌素沙漠和塞罕坝在气候调节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毛乌素沙漠通过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等过程,对周边地区的气候产生一定影响;而